2022年“赋能·提质·增效”京师项目学习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5月18日晚,2022年京师项目学习青年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赋能·提质·增效”为主题,由教育部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北师大项目学习课题组师育未来PBL联合承办,旨在共同搭建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项目学习的开放平台。论坛全程由小鹅通平台在线直播,截止至论坛结束,在线观看人数达 4000 余人。

 

 

开幕致辞

 

宋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

 

宋萑所长发表了论坛的开幕致辞,向参与论坛的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他提出了三点期望:其一,项目化学习一定要瞄准新时代人才强国的建设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现“赋能”;其二,项目化学习要呼应课程育人导向,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通过“提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三,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能推动项目化学习“增效”,打造高素质新时代教师。他指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长期、密切地关注着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改革发展中教师的成长,期待以项目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为广大教师的进步发展提供支持。

 

 

基于新课标的项目化学习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

 

桑国元教授发表了题为《基于新课标的项目化学习》的演讲。他回应了基础教育质量,解读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项目学习该如何开展的问题。他指出,学生缺乏成长心态、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值得关注,项目学习在增强教育与生活联系,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项目学习几乎是所有学科课标都主张的教与学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指向生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项目学习是素养导向,侧重引发学生行为的发生,其开展需要包含设计的六要素:问题驱动持续探究学生参与学科融合产品导向与评价。他总结道,要携手并进,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项目学习,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理论研究板块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的谢晓雨博士作题为《中学物理教学新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的主旨演讲,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物理课的投入程度和对物理课的认同感进行调查,发现在基于项目的教学中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投入度较高、认同感也很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黄剑平《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模式》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演讲聚焦在在新路径构建方面,指出要通过激发教师问题意识,加强教师深度合作,以及运用创新思维的方式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的国际博士生Ayubu Ismail Nago就《A Review on the Effectsof PBL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作了演讲,指出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增强学生今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的国际博士生Ernest Opoku为我们带来了《Project Based Learning: Benefits and Challenges》主旨的演讲,指出PBL面临的挑战方面主要有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实施PBL会增加师生负担、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不确定性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蔡添主要就《教师项目化学习素养》展开了演讲,强调教师项目化学习需要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创新与反思精神、合作交往能力以及项目化学习操作技术四大素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的硕士生刘淑瑶作了主题为《项目化学习情境中教师适应性教学专长》的演讲。基于社会生态理论,认为当下教学需要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变革和创新已有知识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学习的专注力、捕捉力和交互融通转化能力成了教师知识创造的基础。

 

 

专家点评
 

石玉娟博士

 

总结并点评了以上六位青年学者的演讲。她认为六位青年学者在项目化学习的优势以及教师所需要的素养两大方面进行了非常积极地探讨。通过实证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对于开展项目化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指出期待更多的微观研究。

 

 

实践应用研究板块

 

四川省教科院的

 

王愉鑫老师为我们带来《零食的打开方式——基于生物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主题演讲,演讲聚焦如何规划零食打开方式,本质上则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通过王老师的分享,各位听众对项目化学习的活泼生动的活动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天津市南开区汾水道小学的李泽晖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主题演讲。李老师强调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在本次新课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阐明语文学习任务群与项目化学习的关系,最后提供了三条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项目学习设计策略,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朱怡带来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的主题演讲,指出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下融合英语项目化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有层次的开展各类学习任务,并借助项目最终成果提升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以及主题意义的思考与理解;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杨悦为我们带来了《大单元视角下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初探》的主题演讲,将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单元和项目化学习模式相结合,提出了大单元视角下语文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八大策略,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新样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罗方舟带来了《指向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研究》主题演讲,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基础,巧妙设计驱动问题,搭建层次项目活动,及时组织全方位教学评价。以教材语篇、驱动问题与教学评价三要素相互联动,形成环环相扣的项目;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华凤第二小学的李林倩老师为我们带来了《PBL如何顺势而为——一所乡镇小规模学校的PBL实践》主题演讲。从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育背景的大趋势、联合乡村教师的新生力量,在创新地开展乡村PBL教学实践,让PBL顺势而为。

 

 

专家点评

 

在实践应用板块的最后,北师大项目学习课题组首席专家师育未来PBL创始人罗颖老师从学生视角学科融合素养提升三个角度充分肯定了各位汇报人在PBL实践领域做出的积极探索。指出新课标的中“做中学”理念回归了当今教育本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应成为一线教师坚定不移的奋斗方向。

 

 

 

黄嘉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

 

黄嘉莉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坛的关键字""。即本次汇报涵盖学生教师学校三层次。包括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文献综述三种研究范式,指向新课标核心素养单元教学三项教学。并且,有教师、硕士生、博士生三种身份的汇报人参与论坛。最后,她对论坛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期待论坛有学区、行政区域等更丰富的层次,范围拓展至更多学科,研究方法涉及准实验,增加更多身份的汇报人等。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聚焦了学科核心素养,鼓励了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项目学习为代表的探究式、跨学科、综合化、体验式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青年学者对于项目化学习的热忱,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关注与共同努力下,项目化学习将更广泛地运用于各级教育活动,助力科核心素养和项目化学习时代的来临。

 

文案:罗方舟 朱怡 杨悦

编辑:王佳怡

审核:黄如艳

 

 

 

论坛回看链接:

【第二届PBL青年论坛】:https://appq6mxwtqn2820.h5.xiaoeknow.com/p/course/column/p_632e5a3ce4b0eca59c34f5ff